在江蘇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江蘇省食品安全條例(草案)》提請大會審議,這是省人代會連續第三年審議事關民生的地方性法規。預制菜如何管、誰來管?外賣食品安全如何保障?審議現場,該草案諸多亮點內容引發代表熱議。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關系著千家萬戶的安寧,重如泰山。黨的二十大報告正式將食品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強調要“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為推動食品安全的各項重大決策部署和食品安全法在江蘇有效實施,加強食品安全領域法治化建設,制定《江蘇省食品安全條例》的必要性與迫切性顯而易見。
要加強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立法層面的發力至關重要。過往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固然暴露出“有法不依”的痼疾,但也顯示過規則“力有不逮”的一面。例如網絡食品經營領域中出現過的平臺監管不嚴、生產標準不規范、主體不明等問題,便折射了法律法規不到位、不完善的事實。把法律法規補齊、補強,為從業者和消費者提供更細致的行為依據,是依法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題中之義。
此前,江蘇已出臺《江蘇省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小餐飲管理的決定》,對于規范餐飲管理、細化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起到了應有作用。但食品安全領域不斷出現新業態、新熱點、新挑戰,新的立法空間和任務也隨之出現。加快完善法律法規,讓法治之光照亮相關領域的溝壑,越發重要。
正是在這種語境中,《江蘇省食品安全條例(草案)》醞釀和審議的過程始終受到公眾關注。這說明,立法機構務實、高效、公開透明的立法工作與民意產生了共振,公眾急切期盼相關法規成為捍衛消費者權益的“利器”。
值得關切的是,《江蘇省食品安全條例(草案)》體現出求真務實、與時俱進的立法精神,在多個“關節”上增加了新內容。草案提出,建立科學、嚴格的監督管理制度,實行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全程控制、社會共治,著力構建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政府屬地管理責任與部門監管責任一體推進、一體發力的責任體系,形成整體工作合力,反映出齊抓共管的思路。草案擬規定,對小食雜店實行備案管理、鼓勵農村集體聚餐的舉辦者和承辦者簽訂食品安全協議、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具有實體經營門店、對預制菜原料和成品的生產、銷售、貯存、運輸、加工、進出口等環節加強全程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這些亮點內容直面民生難點和痛點,很接地氣。
尤其應該看到,對網絡食品經營著力加強監督管理,對預制菜原料和成品的全程監管、風險監測、風險評估作出規定,聚焦的是新業態、新問題。相關規定既明確了主體責任和管理機制,也進一步消解了模糊地帶,明晰了邊界和罰則,這是肉眼可見的進步。有了立法層面的撐腰,有了全流程的監管,“打工人”點外賣、節日里把預制菜請回家就更有安全保障了。
食品安全保障牽涉的點面多、遭遇的難點多,涉及的利益群體多,對立法的力度、厚度和精準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令人欣慰的是,《江蘇省食品安全條例(草案)》已有所體現。相信不久之后推出的《江蘇省食品安全條例》定能“不辱使命”,為廣大消費者撐起一面耀眼的“保護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