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江蘇,奮進2024!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今年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其中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以上,體現了江蘇堅定扛起“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的重大責任。
藍圖催人奮進,目標鼓舞人心。江蘇各地如何挑起大梁、多作貢獻?在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期間,現代快報記者采訪了13位設區市市長。他們紛紛表示,將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牢牢把握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一最大的政治,聚焦經濟建設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以“當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擔當,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省人大代表、南京市市長陳之常:
以實際行動譜寫“強富美高”新南京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陳之常表示,新的一年,南京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四個走在前”“四個新”重大任務,扎扎實實、踏踏實實推動省黨代會和省兩會精神落地見效,以“當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擔當,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南京新實踐。
穩預期、暢循環、擴需求,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加快450個省市重大項目和249個工業“雙百工程”項目建設,積極擴大制造業、新基建以及城中村改造、“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三大工程領域投資。推動商旅文體康展融合發展,打造國金中心、金陵中環等商業新地標,挖掘新型消費、夜間消費、都市圈消費潛力,新增首店300家。放大“自貿+服開”機遇,實施“走進跨國公司總部”和“全球CEO到訪南京”行動,培育跨境電商、服務貿易等外貿增長點。優化升級營商環境政策,大力發展創新型民營經濟,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
抓產業、促創新、引項目,全力打造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主承載區。加快石化、鋼鐵、汽車、電子信息四大支柱產業煥新,專班化、項目化推動軟件、智能電網、生物醫藥、新型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爭創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鞏固放大平臺經濟、總部經濟優勢,建設東部現代服務業中心。支持紫金山實驗室和第三代半導體、EDA、高性能膜材料等國家級創新中心取得更多原創性成果,推動龍頭企業、新研機構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1萬家。開展“招商引資突破年”行動,重點突破一批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標志性外資、總部經濟和未來產業項目。
續文脈、提品質、惠民生,不斷創造便利舒適的生活條件。放大歷史文化名城影響力,擦亮博愛之都、人文綠都、文學之都金字招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市。加快南京北站、寧蕪鐵路擴能改造以及地鐵、過江通道等重大項目建設,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深化有溫度的城市更新,提升數字化精細化治理水平,建設更加宜居宜業的美麗南京。圍繞實現更高水平“民生七有”,高質量辦好十類40項民生實事,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幫扶、社會保障水平提升、優質公共服務供給、全齡友好型城市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工作,讓廣大市民心情愉快、人生出彩、夢想成真。
省人大代表、蘇州市市長吳慶文:
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蘇州新篇章
吳慶文表示,蘇州承載著習近平總書記“勾畫現代化”的殷殷囑托,承載著省委賦予的“經濟大市要帶頭在高質量發展上能快則快、挑起大梁”重大責任。蘇州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蘇州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定不移貫徹高質量發展這個新時代的硬道理,聚焦落實“四個走在前”“四個新”重大任務,進一步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蘇州新篇章。蘇州將抓好以下六件事:
第一件事,抓好科技自立自強。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八大工程”。全力服務保障蘇州實驗室,高水平推動“一區兩中心”等重大平臺發展,做強創新載體硬實力。推動頭部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重點支持第三代半導體、生物醫藥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出前沿、一線、緊缺,大力吸引海內外人才,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主承載區。
第二件事,抓好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全面實施“蘇州智造”強基提質行動,加快構建“1030”產業體系,爭創全國首批新型工業化示范區。推動鋼鐵、化工、紡織等傳統支柱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加速壯大數字經濟、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精準布局光子、低空經濟、元宇宙、量子技術等未來產業新賽道。實施智改數轉網聯新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建設數字化發展標桿城市。
第三件事,抓好區域協調發展。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主動服務上海,加快滬蘇同城化步伐,促進跨江融合、南北聯動,推動蘇錫常都市圈建設。落實一體化示范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加快建設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北向拓展帶。完成滬蘇湖鐵路通車運營準備,建成投用高鐵蘇州南站、盛澤站,加快推進蘇州北站綜合樞紐、蘇州東站等開工建設。
第四件事,抓好高水平對外開放。實施“全球行”計劃,有效鞏固歐美、日韓等傳統市場。培育壯大服務貿易、海外倉等新業態,拓展保稅維修試點,實施跨境電商“躍升行動”,擴大“市采通”平臺覆蓋面。提高利用外資質量水平,深入實施利潤再投資和外資總部專項政策,拓展引資新方式。精心辦好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30周年系列活動,加快打造開放創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第五件事,抓好綠色低碳發展。認真落實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4+1”工程和“十年禁漁”等任務,守護好長三角“大水缸”,高標準建設太湖生態島,唱響新時代“太湖美”。一體化保護修復山水資源,努力創建國際濕地城市,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市域范例。
第六件事,抓好人民生活品質提升。始終以百姓心為心,聚焦“一老一小”“一病一殘”等重點群體,扎實辦好民生實事,著力解決急難愁盼問題,為人民群眾提供均衡、可及、有感的公共服務。
省人大代表、無錫市市長趙建軍:
奮力在高質量發展上能快則快挑起大梁
趙建軍表示,無錫將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書記信長星參加無錫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要求和政府工作報告部署,進一步搶抓機遇、勇扛責任,扎扎實實、踏踏實實,統籌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統籌好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聚力走深走實、走在前列,奮力在高質量發展上能快則快、挑起大梁,以新時代工商名城建設成效為全省大局多作貢獻。
一是扎扎實實發展新質生產力。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有效發揮企業主體和政府推動兩個作用,加快太湖灣科創帶建設,建強用好市產業創新研究院,支持引導在錫高校院所深度嵌入區域產業發展,推動更多創新技術就地轉化、研究成果加速成為現實生產力。強化特色園區+鏈主企業+生態擴容,實實在在加力推進省、市重大項目建設,著力夯實提升“465”現代產業集群。高水平打造物聯網、集成電路等地標產業,布局壯大人工智能、商業航天、人形機器人、合成生物等未來產業。
二是扎扎實實走好轉型升級路。注重以“網聯”放大“智改數轉”效應,引導更多有實力關鍵零部件企業向整機、整車、整裝等終端切入,深入實施質量品牌“雁陣”工程,聚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把傳統產業作為基本盤,支持引導企業加快向技術工藝高峰攀升、向價值鏈高端邁進、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向海外全球化布局。持續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實施太湖治理系統性標志性工程,打造一批低碳企業、近零碳園區,爭創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三是扎扎實實服務融入雙循環。積極服務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度挖掘和開發數據等新型生產要素,更大范圍匯聚創新要素資源。落實接軌上海大都市圈行動方案,拓展長三角—粵港澳(無錫)科創產業融合發展區建設成效,奮力當好“長三角重要一翼”的有力支撐。發揮好無錫中間品貿易占比較高的優勢,大力培育發展跨境電商,積極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著力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精心組織赴日韓、歐洲等境外經貿招商活動,力促外資企業總部化基地化發展。
四是扎扎實實創造民生好日子。踐行造福人民的政績觀,堅持小切口、大文章,統籌小改造、大工程,接續推進民生幸?!笆偾А惫こ?,閉環高效解決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深化開展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行動、“錫心醫養”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行動,加強獨居老人、殘疾人、精神病人、因病致貧家庭等群體關愛幫扶,筑牢夯實安全生產底線防線。把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同創造人民高品質生活有機結合,研究完善生育養育、大學生引入等政策,持續推動公共服務提優擴面,著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加快建設人民滿意的共同富裕幸福美好城市。
省人大代表、南通市市長張彤:
優結構、促創新、提能級,為全省挑起大梁多作貢獻
張彤表示,2024年,南通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中央和省、市委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省兩會精神,進一步做大經濟總量、調優產業結構、促進科技創新、提升城市能級,奮力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為全省挑起大梁多作貢獻。
策應上海,落實國家戰略。用好“北上?!豹毺貎瀯?,積極融入和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主動策應上?!拔鍌€中心”建設。推動產業和園區共建取得實質性突破。統籌抓好配套協同和溢出承接,打通在滬使領館、商協會等渠道,高頻次開展招商“敲門行動”,聯動推進強鏈補鏈延鏈。用好上海園區“品牌+管理+產業鏈”的“整發展鏈”輸出模式,進一步做強跨江共建園區。促進創新深度協同。加快啟動長江口產業創新協同區北岸先行區建設,探索“基地+拓展區”等路徑,推廣離岸孵化、創新飛地模式,全力構建“上海研發、南通制造”鏈條。用好上海金融、航運資源。打造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配套服務基地,吸引上海投資、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在通布局,做強南通紫瑯湖、寶月湖金融集聚區。深化與上港集團貨源組織、航線開辟、通關一體化合作。
深耕沿海,拓展產業空間。鍛造經濟增長新引擎。深入落實省海洋產業發展行動方案,進一步培強海工裝備、海洋船舶、海洋新能源等優勢產業,與東南大學共建國際海洋學院,支持省船舶海工技術創新中心等涉海平臺建設,加快打造富有江海特色的現代海洋強市。構筑重大項目新載體。加快編制沿海地區空間和產業統籌規劃,按照世界一流標準建設綠色化工拓展區,全面提升產業承載力。建設對外開放新樞紐。深度融入水運江蘇建設,實施江海直達攻堅行動。謀劃打造通州灣石化雙循環基地,建設大宗商品進口、儲運、加工、貿易中心,努力成為雙循環戰略重要節點。
開拓藍海,持續提升能級。培育新興和未來產業。聚力打造中國現代工業名城,做強六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壯大新材料、高技術船舶、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加快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經濟、氫能和新型儲能等未來產業,培育新質生產力。深化數實融合。加快推進“智改數轉網聯”,全覆蓋開展規上工業企業免費診斷,以更優政策培育標桿示范。拓展服務新業態。加快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招引壯大工業設計、科技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項目,著力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升級,培育發展銀發經濟,加快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為經濟發展創造新增長點。
省人大代表、常州市市長盛蕾:
奮力書寫好中國式現代化常州答卷
盛蕾表示,常州將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扎扎實實、踏踏實實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萬億之城再出發”的決心,以“走在前、做示范”的擔當,緊扣“國際化智造名城、長三角中軸樞紐”城市定位,深入推進“532”發展戰略,奮力書寫好中國式現代化常州答卷,為全省發展大局勇挑大梁、多作貢獻。
以新型工業化之新,激活新動能開辟新賽道。加快數實融合步伐,建設“1028”產業體系,加快打造代表江蘇高質量發展水平、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產業高地。省委、省政府出臺了支持常州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文件,我們將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全力打造引領長三角、輻射全國、全球有影響力的新能源之都。咬定2025年產業規模超萬億目標,推動新能源產業從基地化向集團化發展、整車向產業生態布局、產值向增加值提升,爭創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以新質生產力之質,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中以常州創新園集聚優質資源要素,全力建設智能制造龍城實驗室、長三角碳纖維及復合材料技術創新中心等高能級創新平臺,加快培育創新型企業集群、上市公司常州板塊,用優良創新生態培育新質生產力,打造長三角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以城鄉融合之力,引領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加速常金同城化、常溧一體化,統籌推進“兩湖”創新區、高鐵新城建設和老城廂復興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打造高品質、高體驗感的文旅消費目的地。
以民生幸福為本,擦亮“六個常有”民生名片。以“全覆蓋”“全周期”為目標,突出“一老一幼”重點,打造常有善育、常有優學、常有健康、常有頤養、常有安居、常有眾扶6張民生名片,讓市民看到更多變化、收獲更多幸福。統籌發展和安全,推進“1+29”公共安全體系建設,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切實提高本質安全水平,以高水平安全為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奮力托舉一座有高度更有溫度、有質量更有質感、有底蘊更有底氣的現代化常州。
省人大代表、徐州市市長王劍鋒:
為全省現代化建設作出“徐州貢獻”
王劍鋒表示,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環太湖、南京、徐州“三大科創圈”建設。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是國家和省賦予徐州的重大定位。今年報告再次要求“持續強化‘1+3’重點功能區建設”。徐州將錨定“十四五”邁入萬億級城市目標,高質量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實施11項重大事項行動方案,保持回升向好、快于全省的態勢,更好地承擔起拓展江蘇發展縱深的功能,打造江蘇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支點,為全省現代化建設作出“徐州貢獻”。
在加快建設徐州科創圈方面,徐州將重點在三個方面持續用力。一是統籌抓好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徐州科創圈、區域科創中心建設“三件大事”,落實廳市科技工作會商機制,力爭創成國家高端工程機械創新中心,推動云龍湖實驗室承擔更多國家、省科研項目,完成5家省重點實驗室重組,爭取一批重大生產力布局項目,強化與周邊城市創新資源聯動,努力把政策優勢轉化為實際成效。二是持續做強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支撐”,發揮徐州高校多等資源優勢,建立校地融合發展聯席會議制度,挖掘整合中國礦大在深地工程、雙碳領域,徐州醫科大學在麻醉、細胞治療領域,江蘇師大在激光新材料等領域的優勢,深化產教融合,深入推進“彭城英才計劃20條”,精準對接產業需求,將學科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三是充分發揮政府、企業、社會“三方作用”,突出政府引導、服務和保護,推進國家知識產權強市示范城市建設,進一步豐富科技創新政策“工具箱”,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強研發機構,發揮中國(徐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徐州知識產權法庭作用,為創新發展保駕護航。
徐州將持續強化“1+3”重點功能區建設,更大力度建設區域中心城市。進一步對標省會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用足用好省專項支持政策,加快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大力打造宜居宜業城市,實現城市由大到強的轉變。宜居方面,繼續抓好軌道交通、機場擴建、互聯互通等重大功能性項目建設,更加注重補軟補短,統籌實施城市更新、文脈建設,不斷提升城市承載力。下足“繡花功夫”管理城市,持續推進市級權力事項下放、行政執法力量下沉,落實落細網格化管理制度,擦亮全國文明城市招牌。提升公共服務能力,不斷擴大教育醫療、養老托幼、文化體育等普惠型服務供給,打造居民15分鐘生活圈,進一步加強數字城市建設,讓城市更加智慧。宜業方面,持續壯大城區經濟,堅持現代服務業與都市型工業“雙輪驅動”,進一步放大區域中心城市的集聚輻射優勢。做大做強傳統商貿物流服務業,大力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區域醫療教育中心,吸引更多周邊群眾來徐消費。
省人大代表、鹽城市市長張明康:
抓牢首要任務,奮進關鍵之年
張明康表示,今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鹽城將以習近平總書記來鹽城考察為強大動力,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堅持“開年就是開工、開工就要實干”的鮮明導向,深入推進“四個三”工作布局,高質量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以“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貢獻”的果敢擔當,在全省發展大局中彰顯更大作為。
聚力推進強鏈補鏈延鏈,以工業強市建設增動能、激活力。煥新升級汽車、鋼鐵、機械加工等傳統優勢產業,深入實施“5+2”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積極布局第三代半導體、氫能和新型儲能等未來產業,強化“智改數轉網聯”行動賦能,著力打造更多千億級產業融合發展集群。狠抓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全年新簽約、新開工、新竣工億元以上產業項目分別不少于1400個、800個和500個,動態培育鏈主企業50家左右,努力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聚焦科技自立自強,加強江蘇沿??稍偕茉醇夹g創新中心等重大科創載體平臺建設,持續抓好高企、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和企業股改上市工作,充分激發企業創新創造活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水平。
深入踐行“兩山”理念,以綠色低碳發展揚優勢、塑特色。作為全省唯一的全國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鹽城將發揮比較優勢,擦亮綠色能源、現代農業、美麗生態“三大名片”,打造美麗中國建設的市域樣本、綠色低碳轉型的先行示范。用好“風光”無限的資源稟賦,前瞻開展綠電溯源等工作,率先在晶硅光伏和動力電池產業鏈搭建碳足跡核算認證體系,推動低(零)碳產業園試點建設得到國家認定、國際認可。全面推進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擴大“鹽之有味”品牌影響力,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保持全省首位,加快實現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跨越。放大世界自然遺產和國際濕地城市品牌效應,推動生態與文旅、康養、體育等業態深度融合,拓展更多“兩山”轉化通道,率先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
樹牢為民造福的政績觀,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惠民生、保穩定。站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這一根本立場,堅持在高質量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努力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扎實抓好就業這個民生之本,多措并舉促進居民增收,確保城鎮新增就業5.7萬人,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著眼實現更高水平“民生七有”,辦好20項民生實事,承諾老百姓的事情干一件成一件,切實把“民生愿景”變為“幸福實景”。
省人大代表、淮安市市長顧坤:
以“四個強化”奮力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顧坤表示,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淮安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對淮安殷切囑托,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強化攀高比強、跨越趕超,強化實干實效、改革創新,強化項目為王、環境是金,強化初心使命、惠民利民,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牢牢把握新型工業化這個第一方略,努力在優質項目攻堅上取得新成效。突出強鏈補鏈延鏈,加快產業筑峰、企業強基、數字領航,堅持重特大項目“頂天立地”和專精特新項目“鋪天蓋地”并重,強化 “畝產論英雄”,扎實推進項目招引“4833”工程、項目建設“1533”工程,確保全年新簽約億元以上工業項目800個,完成工業投資不低于1200億元。搶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機遇,提檔升級傳統成熟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著力打造智能裝備及新能源、PCB電子元器件、綠色食品等“7+3”先進制造業集群和重點產業鏈。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智改數轉網聯步伐。
牢牢把握科技創新這個核心動力,努力在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上取得新成效。以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為引領,加快培育創新型企業集群,全力主攻應用轉化型科技研發,著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深化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東南大學、南理工、南師大等合作,高水平建設淮安科教產業園“創新之核”、淮安高新區、寧淮科創走廊,力爭全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提升2.6個百分點,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增長18%以上,加快打造長三角北部重要產業科技創新高地。
牢牢把握改革開放這個關鍵一招,努力在增強動力活力上取得新成效。進一步解放思想、擔當作為,縱深推進開發園區、國資國企、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以更多硬招實招破解行政審批、資源要素等方面堵點難點,持續打造物流成本最低、要素成本最低、辦事效率最高、服務環境最優“四最”營商環境。更加積極主動對接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核心區和以深圳為中心的大灣區,全方位多領域深化寧淮、淮昆合作。
牢牢把握縣域振興這個重要支撐,努力在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上取得新成效。推動每個縣區加快打造1-2個500億級產業集群,力爭3-5年各縣區地區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均超過千億,通過縣域振興引領帶動鄉村全面振興。
牢牢把握為民造福這個最大政績,努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更加注重運用政府與市場統籌結合的好辦法優化豐富供給。
省人大代表、泰州市市長萬聞華:
為“走在前、做示范”貢獻泰州力量
“省政府工作報告為我們綱舉目張推進現代化建設描繪了施工圖、明確了任務書?!比f聞華表示,報告中提到,推動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爭取開工建設鹽泰錫常宜鐵路,加快推進北沿江高鐵、常泰長江大橋等在建項目,這些都是事關泰州長遠發展、需要抓緊落實的大事要事。泰州將深入貫徹落實省兩會精神,以扎扎實實的舉措、踏踏實實的作風,以“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的精神狀態,奮進中國式現代化泰州新實踐之路,努力交出“走在前、做示范”的新答卷。
第一,錨定產創融合,夯實現代化建設的物質根基。泰州將緊扣推進新型工業化、形成新質生產力,堅持以“產創融合”為核心,統籌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分類梳理產業創新核心要素、牽引環節、關鍵平臺,以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為引領提升產業素質,以重大項目增量注入為抓手強鏈補鏈延鏈,以“優勢產業未來化、未來技術產業化”為方向開辟發展新賽道,堅定不移走好內涵增長、創新驅動之路。比如,將圍繞打造大健康產業體系,用好部省共建機制和省級支持政策,突出健康制造和健康服務12個重點領域,加速匯聚名城名校名企名人名院資源,創建國家級泰州隊列研究中心,謀劃建設泰州實驗室,構建大健康全鏈條創新生態系統,一步一個腳印鍛造區域競爭“強引擎”“撒手锏”。
第二,聚焦以城留人,塑優現代化建設的功能載體。去年以來,泰州堅持以強基補短為重點煥發城鄉活力,綜合交通體系、城市功能品質、城鄉協調水平取得長足進步,城市綜合承載力不斷提升。新的一年泰州將全面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持續深化“一軸一核三極三城”建設,不斷彰顯“水之靈動”“文之韻味”,統籌推進片區規劃設計、重點項目實施、服務業態豐富、老城有機更新和城市智慧治理,著力打造安全韌性的運行環境、便利通暢的出行環境、舒適優美的居住環境、充滿煙火的消費環境、文明善治的社會環境,努力建設群眾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
第三,突出人民至上,堅守現代化建設的根本價值。去年以來,泰州堅持以改善民生為核心擦亮幸福底色,泰州學院納入省屬,蟬聯全國健康城市建設樣板城市,連續四年成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新的一年,泰州將繼續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以穩定就業夯實民生之本,以教育、醫療、“一老一幼”為重點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以高質量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豐富人民精神生活,以健全社會保障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以祥泰行動持續夯實基層安全基礎,切實在高質量發展中創造高品質。
省人大代表、揚州市市長潘國強:
把“好地方”建設得好上加好、越來越好
“揚州市委市政府將今年確定為‘實干爭先年’?!迸藝鴱姳硎?,做好新一年工作,揚州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四個走在前”“四個新”重大任務,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扎扎實實、踏踏實實,努力為全省勇挑大梁作出積極貢獻,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揚州新實踐,把“好地方”建設得好上加好、越來越好。
一是突出創新驅動,深入推進科技自立自強。錨定產業科創名城建設目標,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加快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專精特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梯隊。提升創新平臺建設水平,建強航空科技揚州實驗室、國汽輕量化研究院,支持揚州大學參建鐘山實驗室,打造科技創新動能引擎?!耙划a一策”完善專項人才政策,建設人才攻關聯合體,提升“引育留用”工作水平,營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
二是堅持制造強市,加快產業強鏈補鏈延鏈。始終把產業作為強市之基,加速壯大“613”產業體系,堅持拓展增量、優化存量并重,招大引強、培優育強并舉,“一鏈一策”推動產業做大做強。充分發揮重大項目“壓艙石”作用,更大力度開展產業鏈招商、基金招商、以商引商,加快推動24個列省、525個市級重大項目建設,為產業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三是搶抓戰略機遇,積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主動在國省重大戰略中找準定位、積極作為,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加快實施北沿江高鐵、寧揚城際等重大交通工程,積極打造空港物流產業園、江淮區域集裝箱樞紐港,以交通互聯互通帶動區域協同聯動。著力建設雙向開放節點城市,更好統籌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加快建設中亞(揚州)海外倉,推動外資外貿擴量提質。
四是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守牢糧食播種面積580萬畝、糧食總產57億斤以上的糧食安全底線,培育壯大6條百億特色農產品產業鏈,加快打響“食美惟揚”區域公用品牌。
五是注重守正創新,做好保護傳承利用文章。全面推進大運河文化帶揚州段建設,加快打造“運河十二景”、“十里外灘”、北護城河文旅集聚區等標志性項目。
六是提升治理水平,努力創造群眾高品質生活。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實施好10大類55項民生實事。
省人大代表、鎮江市市長徐曙海:
奮力交出“鎮江很有前途”厚重成績單
“許昆林省長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通篇貫穿了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的政治責任,充分展現了勇挑大梁、走在前列的政治擔當,務實真切、催人奮進?!毙焓锖1硎?,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鎮江十周年,鎮江將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深入落實省兩會精神,緊緊抓住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奮力交出“鎮江很有前途”厚重成績單,努力為江蘇“走在前、做示范”貢獻更多鎮江力量。
聚焦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加快推動工作重心從全力防風險轉向在做好風險防范的基礎上奮力拼經濟,更大力度抓實工業經濟壯大、消費拓展升級、投資放量增長、外貿穩中提質等任務,千方百計提振發展信心、做大經濟總量。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繼續超過全省平均。
強化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統籌推進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實施制造強市鎮江行動,推動“智改數轉網聯”擴面提質。實施智能化數字化改造項目200個,規上工業企業應用工業互聯網基本實現全覆蓋,工業技改投資超過130億元。提檔升級現代服務業,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實施現代服務業繁榮發展行動,圍繞現代商貿、文化旅游、科技服務等八個重點領域發力,省級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單位累計達到24家,核算行業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速高于地區生產總值增速。
夯實重大項目、開發園區、產業鏈群“三大支撐”。用力推進戰略性、基礎性工作,厚植長遠發展優勢。保持項目攻堅力度,實打實招引建設一批優質項目,新簽約億元以上產業項目總投資額達到1800億元、省市重大項目年度投資額超過600億元。深化開發園區改革,實施“園區建設提升年”行動,全面編制園區發展規劃,強化土地整理和資源盤活,精細完善功能配套,理順園區管理體制機制,提升園區承載力和發展活力。培育壯大產業鏈群,保持戰略定力,推動資源要素、政策措施、工作力量向“四群八鏈”主導產業集中,做好優質企業梯度培育,推動科創主體、平臺、人才等持續增效擴容,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8%以上,“四群八鏈”應稅銷售收入超過4500億元。
守牢民生保障、金融債務、安全生產、社會穩定“四條底線”。樹牢造福人民的政績觀,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用心辦好40項年度民生實事和298個城建項目,更加注重老百姓關心的實事難事,在高質量發展中托起百姓穩穩的幸福。毫不放松抓好地方存量債務化解,穩妥處置金融領域潛在風險隱患。實施安全生產治本攻堅行動,推動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向好。
省人大代表、連云港市市長邢正軍:
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后發先至
邢正軍表示,連云港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總書記對江蘇、對連云港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決扛起“走在前、做示范”光榮使命,全面落實“四個走在前”“四個新”重大任務,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后發先至,以不懈奮斗精神書寫好新時代“西游記”。
一是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深入實施“工業立市、產業強市”發展戰略,以六大主導產業、十條重點產業鏈為主抓手,高質量推動傳統產業抓提升、新興產業抓增量、未來產業抓布局,更好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全面構建萬億級石化產業基地,快速崛起“中華藥港”,加快建設國內領先的新能源、新材料基地,努力貢獻更多港城制造的“大國重器”和“超級材料”。
二是持續提升海洋經濟發展能級。堅持陸海統籌,矢志向海圖強,深入實施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深化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建優建強海洋經濟產業園、海洋裝備產業園和流體裝卸設備產業集聚區,著力打造國家級漁港經濟區、海洋牧場示范區。加快突破海洋裝備、海洋生物醫藥等產業,大力發展深水網箱等深遠海漁業,建設蘇魯海產品產地市場,海產品電商銷售額超150億元,打造現代化海洋強市。
三是全力建設“一帶一路”強支點 。胸懷“兩個大局”、牢記“國之大者”,以打造“一帶一路”強支點為奮斗目標,全面融入長三角發展、做足隴海線文章,更高站位用好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等重大平臺,更高起點建設國際樞紐海港,更高效率運營中歐國際班列,更高水平打造“標桿和示范項目”,更高標準提供“從太平洋揚帆起航的出??凇?,不斷提升連云港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的影響力和美譽度。年內開行國際班列820列,港口吞吐量、集裝箱量分別增長6%、8%。
四是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作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大片區之一,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年”專項行動,施行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著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深入推進“綜合查一次”“一件事一次辦”等集成改革,全面落實“民營經濟31條”等政策,專精特新企業授信突破400億元,讓企業家安心創業、舒心發展。
五是扎實推動美麗連云港建設。堅定不移推進美麗連云港建設,立足城市“山海相擁、港城相融”稟賦特色,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為統領,積極穩妥推進“雙碳”工作,更大力度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讓山海特色公園城市既有顏值更有氣質,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合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港城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省人大代表、宿遷市市長劉浩:
堅決扛起走在前、挑大梁的宿遷擔當
劉浩表示,宿遷要全力推動“四個走在前”“四個新”重大任務細化實化,抓緊抓實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勇擔使命、銳意進取,以發展實效彰顯宿遷擔當。
一是緊緊錨定增長目標,奮力跑出經濟發展加速度。圍繞今年達成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目標,緊在前頭、干在當前,推動春節期間惠企穩崗利民十二條措施落地落實,從鼓勵滿工滿產、保障留工穩崗等方面支持企業連續穩定生產,以一季度“開門穩、開門好”為全省順利開局多作貢獻;持續開展“招商引資攻堅年”活動,緊盯“6211”目標,迅速掀起招商新熱潮;深入實施“五率”促進工程,全面提升簽約率、開工率、竣工率、投產率、入庫率,推動近三年1300余個億元以上招引項目全面投產達效,促進652個“三大類”項目和列省重大項目投資量、實物量、工作量“三量齊增”,為經濟增長積蓄源源不斷新動能。
二是做大做強工業經濟,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始終把新型工業化擺在首要位置,深入實施支柱產業擴能提質、新興產業加速壯大、企業方陣擴容提檔“三大工程”,加速打造富有宿遷特點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年內規上工業總產值超5600億元。大力推進千億級產業攻堅計劃,年內新能源產業產值超1150億元、高端紡織產業產值超1000億元。加快培育新興產業,主動對接省“10+X”未來產業體系,積極布局新型儲能、前沿新材料等產業,年內新材料產業產值達800億元。接續實施三大企業方陣拔尖行動,年內百億銷售企業達8家、新增上市企業3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40家,進一步增強“宿商”影響力。
三是深入挖掘資源稟賦,不斷厚植區域競爭新優勢。發揮農業大市優勢,實施高水平建設農業強市行動,發展新型食品產業,做強“宿有千香”品牌,年內“三群四鏈”綜合產值突破千億,為全省穩產保供和農業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彰顯航道內港優勢,推動“四港”聯動,促進港航產一體發展,全力打造“淮河水運中心、運河航運樞紐”,力爭2025年臨港產業規模達4000億元。培育特色產業優勢,實施酒產業振興計劃,推動膜材料、激光等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落地,不斷擴大全省全國市場份額,打造“中國酒都”“中國膜城”“華東光谷”。放大數字經濟優勢,實施智改數轉網聯計劃,高水平建設“電商名城”,推動跨境電商提質增效,年內電子商務交易額增長10%以上,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產值再上新臺階。
四是持續深化改革開放,積極探索示范實踐新空間。當好集成改革“先行軍”,力爭“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性平臺不少于20個、50項改革獲得省級以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