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 id="69hai"></b>

    <tt id="69hai"><small id="69hai"></small></tt>
      <b id="69hai"></b>
    <tt id="69hai"><address id="69hai"><dl id="69hai"></dl></address></tt>

  2. <b id="69hai"></b>
  3. 您好,歡迎來到南京廣播電視臺!

    您當前所在的位置:首頁 > 資訊 > 南京

    上天、下河、入地!南京這套監測體系,讓它們無處遁形

    2024年01月22日

    南京這個智慧實驗室24小時,“上天、下河、入地”,處理各類監測數據……

    藍天白云、碧水蕩漾,還有清新的空氣...... 這些,都是一座城市能給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帶來的“小確幸”。

    但,要維護好城市生活,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近年來,南京通過數字賦能,搭建了一套“聰明”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讓山水城林融為一體的城市,更加生態宜居。

    “網紅”木屋?不!這是“大氣國控站點”

    眼前這座木質小房子,就是南京市江寧區彩虹橋大氣國控站點(以下簡稱“彩虹橋監測站”),實時監測著區域的空氣質量。

    房子里,一臺臺精密的設備有序排列,PM2.5、PM10、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一氧化碳,以及氣象五參數指標數據,在監測屏幕上不斷跳動。最終會通過儀器的自動分析,實時傳輸至監管平臺終端。

    南京市江寧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汪炘介紹說,空氣中的污染物,都逃不開這里自動監測設備的“火眼金睛”。通過實時監測,我們可以第一時間將發現的大氣污染源,自動發送到各級環境部門,并完成處理,有效實現大氣污染防治的精確監測、精準預測、精密溯源、精妙控制。

    彩虹橋監測站是南京空氣自動監測網絡節點之一。

    目前,南京已經建成覆蓋省、區域、市、縣、鄉鎮的五級生態環境監測組織架構,建成包括PM2.5網格化站點530個,已形成市域全覆蓋、多類別、多功能的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江蘇省碳監測評估試點工作方案(試行)》,南京作為江蘇省試點城市,開展環境空氣溫室氣體監測,重點開展CO2、CH4等監測項目。

    其中,南京還首次利用72米觀測塔,實時監測不同高度上的“溫室氣體”濃度,是江蘇首次實現不同垂直高度溫室氣體的自動監測。

    2023年,南京市生態環境質量保持穩中趨好的總體態勢。2023年,全市PM2.5年度均值28.6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率81.9%,同比改善2.2個百分點。

    秦淮河“漂”著的小船 24小時監測水質


    外秦淮河上,“漂”來一艘長相奇特的小船,這是干啥的?別猜啦,告訴你,這是外秦淮河上坊門橋水質自動監測站。

    仔細一看,就會發現,船體靠水邊的水質自動采樣儀正在24小時運轉。那是,它正在對外秦淮河七橋甕國考斷面水質的水溫、濁度、氨氮、總磷及總氮等,開展自動監測。截至目前,已獲得監測數據4萬余個,為區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決策支持。

    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監控中心工程師張亦馳介紹說,這個系統24小時在監測,數據直接傳到南京市生態環境局智慧應用平臺上,以便我們對外秦淮河流域的水質,進行一個綜合的監控預警。

    為了讓河道水質“盡收眼底”,使得污染源“無處遁形”,近年來,南京已建成水質自動監測站共31個。

    同時,南京還堅持科學治污、精準治水,采用“無人機+無人船”聯合技術,全面掌握河道水面情況,特別是讓人力難以抵達區域的水質監測,更加簡便、快捷。

    2023年,南京42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11個區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良比例、28條主要入江支流水質達標率均為100%。

    智慧實驗室 “上天、下河、入地”全掌握


    江蘇省南京監測中心智慧實驗室里,一臺臺大型儀器和自動化前處理設備,正在運行。這個智慧實驗室,承擔著南京大氣、水體、土壤、固體廢物等監測工作,能夠實現環境自動報警及處理的“全閉環”控制。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智慧實驗室能夠高效監測環境空氣中,117種揮發性有機物和大氣顆粒物中的水溶性陰、陽離子,常態化支撐大氣自動監測結果比對分析與科學研判工作;同時,還能精準定量大氣顆粒物中20余種重金屬元素,保證自動監測數據“真、準、全”。

    江蘇省南京環境監測中心分析測試科科長胡恩宇表示,環境水質、大氣監測等,“樣品”的量非常大。過去是手工監測,不僅耗時費力,數據準確度也會受到一定的“人為”影響。智慧實驗室自動取樣、自動分析,短短幾分鐘之內,就可以監測土壤里面的二三十種重金屬,為后續風險評估,提供快速準確的響應。

    今后,南京還將重點推進生態遙感能力建設,強化衛星、無人機遙感影像分析技術和生態地面監測的聯動應用,通過遙感技術與水、大氣、土壤環境、生態質量監測的結合,逐步形成生態環境監測、預警預報、智慧監管“一體化”新格局。

    • 來源:南京廣播電視臺
    • 編輯:劉成波
    久久少妇一级视频_国产AV色爽看到爽_亚洲大尺度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 五月天自拍